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返回首页
 首页  工美简介 协会章程 理事单位 行业资讯 工美史话 理论探索 艺术名家 珍品赏析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学会专场
  理事单位
  培训专栏
  单位推荐
  理论探索
 热门新闻
1 沉痛哀悼|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陈加国
2 蓝印花开哈尔滨
3 活动|国韵共鉴,掇菁撷华。匠心筑梦,再续华章...
4 资讯 | 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系列讲...
5 关于举办第二届江苏(南通)工艺美术“金菊奖”...
6 关于报送高级工艺美术师申报纸质材料的通知
7 南通扎染博物馆藏品征集公告
8 2023年度南通市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评审工...
 
理论探索 返回上级  
浅谈女工传习所的传承发展教育模式 ——以江苏工院手工刺绣课为例
时间: 2018-09-10     次数: 1481     作者: 丁 艳

 

摘要:南通女工传习所不等同于当时人们认为的刺绣工厂,它是一所刺绣职业学校,运用现代学校教育形式,实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重视技能知识的培养,强调个人素质与工艺创作相结合,使沈绣艺术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在南通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为刺绣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的职教范式,对现代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女工传习所的传承发展教育模式是对“女工传习所传承方式”的拓展与升华,做到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女工传习所;传承发展;教学模式

 

  女工传习所的建立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南通,张謇对腐败的满清王朝更加失望。他深深地感到,要使中国“不贫不弱”,不再受外国人的欺侮,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业、办教育,只有人民掌握了知识和技术,才能民富国强。张謇一生创办了300多所学校,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张謇创办的南通女工传习所。

中国妇女普遍熟悉刺绣,如能教习她们提高技术,绣出精品,就能帮她们掌握谋生技能,实现女性的自立自强。1914年,张謇创办南通女工传习所,四处招募良师,沈寿则进入他的视线,他知道沈寿不但绣艺出众,还是一位杰出的刺绣艺术教育家。早在京畿馆时,张謇见到绣工科师生作品就觉得非同一般,当时沈寿任农工商部女子绣工科总教习,曾献绣给慈禧太后,获四等商勋荣誉,刺绣《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后来二人在南洋劝业会上相逢,当时沈寿作为绣品审查的专家,而张謇是审查总干事,通过这次评审活动,沈寿识别古绣能力、大公无私的精神、勤奋的工作态度,这些都给张謇留下深刻印象。

19148月沈寿正式就任南通女工传习所所长,并亲自任教,就此沈寿的技艺从苏州传到南通,并在南通得到传承与创新发展。学校创办初期,条件艰苦,沈寿因陋就简,尽心竭力。张謇对沈寿也十分敬重,在各个方面大力支持她的艺术实践和办学传艺,沈寿的人生事业在南通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女工传习所的教育模式分析

女工传习所先后招收了十五期学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沈寿主持女工传习所达七年之久,培养学生三百多人,刺绣老艺人巫玉、周禹武、宋金龄、陈瑾、李巽仪、庄锦云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学员。南通女工传习所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30年来,培养了一代刺绣专业人才,为中国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成为我国近代刺绣教育的中心。

女工传习所的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的民间传授形式,它将中国刺绣分散在民间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母女姑嫂彼此传授的手工业,通过职业教育的形式而加以改变。女工传习所也不等同于当时人们认为的刺绣工厂,它是一所刺绣职业学校,运用现代学校教育形式,实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模式,重视技能知识的培养,使不同背景的妇女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妇女的艺术修养与文化知识。当时学校还聘请社会名家来给学生讲课,南通著名画家刘子美、范子愚都曾任该校老师。学校课程安排以授课与实践相结合,学员不仅掌握了刺绣技能,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当时女工传习所设预备班,只教刺绣,主要解决当时妇女的就业问题。招收人数较多,每班34人左右,刚开始学习刺绣,以绣制实用品为主,例如服饰、床套、家居生活用品等。要求学员了解刺绣基础针法,掌握刺绣的基本制作流程,熟练绣制实用品,合格后才能进入普通班。

普通班,学制两年,刺绣专业课主修花卉、翎毛、动物类等,辅修语文、书法、国画和体育,每周只安排一课。

美术班,学制四年,刺绣专业课主修山水、人物类,要求学员能画能绣,辅修古文、水粉绘画,每周两课,音乐、算术、家政每周一课。

研究班刺绣专业课主修肖像、油画风景类,由沈寿亲自教授,教学吸收科学方法,因材施教,要求学员理解西方油画的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学员要达到自书、自画、自绣的程度,刺绣作品达到仿真的艺术效果,且作品具备艺术家自身的风格特色。

女工传习所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刺绣基础针法的练习,其次是刺绣技艺的提高,而后是文化德艺的陶冶。这种系统的学习,重视技能、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强调个人素质与工艺创作相结合,使沈绣艺术通过学校教育的形式在南通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其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为刺绣艺术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的职教范式,对现代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教育模式在现代手工刺绣课上的设计应用

2008年南通仿真绣作为苏绣的扩展项目,被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仿真绣的第二代、第三代传承人的年事渐高,“后继乏人”的现象凸显,培养新生代非遗传承人迫在眉睫。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2006年引进刺绣工作室,2007年开设刺绣鉴赏课程,2008年在艺术系开设手工刺绣课。我们以女工传习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传承方式为依据来制定手工刺绣课程大纲、安排教学计划、设定教学目标,结合艺术系自身资源优势,设计了一套“上手快、易出效果”的教学方案。

我们将上课地点安排在沈寿刺绣传习馆,馆藏千幅沈绣作品及两千余件刺绣实用品,馆内有刺绣大师工作室、裱画间、研究所等,为学生打造最直接的刺绣感官认知空间。馆藏沈绣精品“贵妃醉酒”每每总让学生叹为观止,对刺绣产生美感与好感,为学生学习刺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课程由仿真绣省级传承人张蕾老师亲自执教,口授手传,在针法、用色的实物绣制上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手工刺绣课教案分为三部分,一是基础针法练习、二是实用品绣练习、三是学生DIY刺绣设计制作。

凭借刺绣经验,我们深知练好基础针法的重要性,我们从实用品绣中提炼五种基础针法齐针、抢针、平套针、滚针、打籽,将不同针法设计在落叶、花瓣、水流等纹样上,供学生练习。线色的配置我们坚持使用真丝线,线顺则亮,排针顺齐,绣品效果最佳。在绣料的选择上,以棉布来练习易出效果,让学生信心倍增。基础针法练习后,以绣手帕为准,我们将针法合为一,以此来检查学生对基础针法的掌握与应用程度。最后是学生的自己DIY刺绣设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从画稿设计、纹样结构、线色搭色、手绘画稿到绣制成品成型,实现当年女工传习所研修班的要求,达到自书、自画、自绣的程度。从历届学生作业来看,学生皆能完成,以百分制打分,平均成绩达到92分。我们还发现在整个手工刺绣课程中,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课堂上无不定神现象,从未缺课、逃课,大家能够及时完成刺绣作业,佳作中以男生的刺绣作品更为出挑。

 

  传承方式的创新发展

我们研究张謇创办的女工传习所仿真绣的教学方式,结合江苏工院沈寿刺绣传习馆、刺绣工作室对仿真绣职业教育实践,以仿真绣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价值与路径,吸引更多的人士从事传承仿真绣艺术的工作,培养传承人,将仿真绣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并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实用品应用,具有现实性、开拓性与时效性。

我们将女工传习所的教学模式运用到高校教学中,培养具有设计理论、文化底蕴、实际操作能力的工艺师。我们“以师带徒、口授手传”开启院校传承模式,对学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爱好,传授刺绣实用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望热忱。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机制。因人施教、因时施教,根据现状发展实时调整手工刺绣教程内容,是对“女工传习所传承方式”的拓展与升华,做到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蕾. 试论女工传习所的职业技术教育范式[J].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1-33.

[2] 马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高职教育的使命[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3):50.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3 南通工艺美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学田南苑36栋103室 苏ICP备1306346号